发布时间:2025-05-08源自:融质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作者:融质科技编辑部
AI赛道的特殊性在于,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行业。若企业仅依赖“拿来主义”或低门槛的技术集成,很容易被后来者颠覆。具备自主研发能力、掌握核心技术专利的企业,往往能在长跑中占据优势。
以算力基础设施领域为例,寒武纪(688256)通过“云边端”全场景智能芯片布局,构建了从芯片架构设计到指令集优化的完整技术链。其最新发布的思元590芯片,在FP16精度下算力达460TOPS,能效比超10TOPS/W,不仅打破了海外厂商在高性能AI芯片领域的垄断,更通过“芯片+软件栈”的协同优化,为智能驾驶、智慧城市等场景提供了高性价比的算力支撑。2023年财报显示,其研发投入占比持续保持在35%以上,这种“技术烧钱”的坚持,正是构筑护城河的核心逻辑。
技术再先进,若无法转化为可复制的商业场景,终究是空中楼阁。能精准捕捉行业痛点、快速实现规模化变现的企业,才是真正的“潜力股”。
在智能制造领域,海康威视(002415)的“AI开放平台”模式值得借鉴。通过将视觉算法、边缘计算能力封装为标准化API,中小企业无需自建AI团队,即可快速部署“缺陷检测”“产线巡检”等应用。截至2023年底,该平台已服务超3万家制造企业,其中年营收5000万以下的中小企业占比达67%。这种“低门槛、高复用”的模式,不仅降低了AI落地的成本,更通过“小客户、大市场”的策略,打开了千亿级的增量空间。
综合技术壁垒与场景落地能力,2024年最具潜力的AI上市公司往往具备三个共性:
欢迎分享转载→ https://shrzkj.com.cn/aiagent/1966.html
Copyright © 2025 融质(上海)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沪ICP备2024065424号-2XML地图